在執行校準操作前,務必要完成以下準備步驟,避免人為誤差對校準結果的影響。
首先,確認濁度儀設備狀態良好。包括電源正常、光源工作穩定、顯示功能完好等。如果設備長時間未使用或近期受到劇烈震動,建議先進行基礎檢測。
其次,準備合格的標準濁度液。注意標準液需在有效期內,且瓶身清潔、密封良好,避免污染或濃度變化。
此外,操作過程中應保持比色瓶清潔干燥。建議使用鏡頭紙或無絨布擦拭瓶身,并佩戴干凈手套,防止指紋、油漬影響光路。
校準濁度儀通常包括零點校準和多點校準兩個環節,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流程進行。
第一步是零點校準。使用去離子水(0 NTU)作為標準樣本,放入比色池中進行初始校準,確保儀器識別“零濁度”的狀態準確。
接下來是多點校準。常用校準點包括20 NTU、100 NTU、400 NTU等,覆蓋測量范圍的低中高三個區段。每次加入標準液后,應輕敲比色瓶底部,靜置數十秒,以去除氣泡,避免干擾讀數。
操作時需特別注意比色瓶放置方向的一致性。由于瓶身可能存在輕微光學缺陷,建議在瓶身做上定位標記,保證每次放入儀器方向相同,從而提高讀數的一致性。
完成每個校準點后,務必等待儀器顯示數值穩定后再進行確認,切勿在讀數變化過程中點擊“確認”鍵。
校準應在光照穩定、無強光直射的環境中進行,避免環境光干擾紅外或散射光檢測路徑。
校準并非結束于最后一個校準點,還需要進行校準結果驗證。推薦使用中間值標準液(如100 NTU)重新測量一次,以確認儀器讀數是否在可接受的誤差范圍內。
校準完成后,應立即填寫校準記錄。內容應包括校準日期、所用標準液批號、操作人員姓名、各點校準讀數及校準是否成功等關鍵信息。這不僅便于質量追溯,也有助于制定日后維護與校準周期。
針對不同使用場景,可設定不同的校準頻率。高頻使用的在線監測設備建議每日或每周校準一次,實驗室中低頻使用的儀器可設定為每月一次。
在實際校準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一些常見問題。以下是幾種典型情況及對應的處理方法:
如果校準后儀器讀數仍偏差明顯,首先檢查標準液是否變質或超過有效期,也有可能是比色瓶未清潔徹底。此時應更換標準液并重新擦拭比色瓶后再進行校準。
若出現讀數漂移或波動較大,可能與光源老化、光電接收器受潮、儀器內部積塵等因素有關。建議聯系技術支持進行檢查或維護。
若校準曲線前后不一致,常見原因包括操作順序錯誤、液體未靜置去泡、比色瓶方向不一致等,應回顧整個流程并重新校準。
濁度儀的正確校準直接關系到水質檢測結果的可靠性。通過掌握規范的校準流程,細致執行每一個環節,能夠顯著減少人為誤差,延長儀器使用壽命。
建議每位操作人員建立個人校準操作日志,并定期接受培訓更新校準知識。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個人操作技能,也符合各類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要求。
下一篇:沒有了